从NFT驱动的数字稀缺性,到“全球5500万个百万大亨,却只有2100万个比特币“这类说法,人们老是不绝论述着加密钱币的稀缺性。
然而实际上,“留意力”(Attention)才是加密钱币规模独一的稀缺资源。
首先,风险成本显然不是稀缺资源。参加2021年加密之夏并赢利颇丰的人们正召募以几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打算将其用于开拓“元宇宙”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应用。此番比拟下,十亿美元也称不上是一笔巨款。
其次,加密资产也并不是真的稀缺。这一结论听起来大概有些许独断。比特币和以太坊之所以稀缺,是因为硬顶供给量的配置和通缩模式的代币设计;Crypto Punk之所以稀缺,是因为供给量有限且牢靠,比如Crypto Dickbutt,它的刊行总量大概将一直维持在最初的5200个。但从另一角度看来,我们可以或许在加密钱币中投机的事物总量是不绝增多的,理论上是无穷尽的。更详细而言,数以十亿美元计的风险成本并不完全用于购置加密OG项目。
换句话说,美元成本投资将被市面上的大量项目稀释。这在牛市中表示得更为显著——尤其是到了震荡阶段,近期自称天才的基金司理们将不再认同加密钱币的恒久代价论。
图源:Pexels
诚然,全球只有一万个Crypto Punk,但除此之外,尚有一万个BAYC、MAYC、MAKC,一堆很酷的ArtBlocks、CoolCats、Meebits 和 Hashmasks。以太坊奉行的EIP1559机制使数十亿美元的ETH被燃烧销毁,跟着时间推移,ETH的稀缺性将慢慢增加。不外,假如人们以为入手ETH为时已晚,尚有 AVAX、SOL、LUNA、ONE、NEAR,甚至 ADA可供选择。
一段时间后,真正有代价的加密资产将极其稀缺。因为可以或许在一个以上牛熊周期中逾越比特币的加密资产是有限的,大部门代币将完全消亡。由此可以想象,一些似曾领会的场景大概会在历程中期卷土重来,这并非无稽之谈。当狂欢退潮,赤手空拳的人们终于规复清醒。各人从一腔热血中安静下来,认清现实,汗颜反思这次“魂灵出窍”的经验中所做出的决定。成本将从头诉诸于代价。不外,对付此刻正如醉如梦的投资者来说,到时候的“代价池”大概谋面对骤缩。
不外最近,由前花旗银行“创新部分司理”(此刻是wagmi-punk-2383)所掌管的10亿美元基金,正在被市场上各类投资时机惯坏。LP天天都在给他们送钱,而项目也源源不停,数以百计的首创人正在搭建跨链DeFi项目和元宇宙链游项目。
留意力,才是独一的稀缺资源。
留意力
留意力是现代网络上的通行钱币,Web 2.0 时代的公司很早就发明白这一点。他们意识到用户实质上是利用留意力为处事付费,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吸引留意力,然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向用户推销产物。凡是,这些公司并非售卖本身的产物,只是充当用户和商户的“中间商”,通过吸引用户留意力,署理商户销售产物。
到了代币经济,留意力的钱币属性将更为直截了当。天天都有高出50个初始Defi刊行(Initial DeFi Offering或Initial DEX Offering,IDO)在上演,它们以竞争形式获取资金,并吸引用户插手各自对应的社区。已往 12 个月中,空投勾当绵绵不断。各公司操作空投鼓励模式回馈利用和支持产物的用户。
在Web 2.0时代,传统公司凡是抛出5-10美元以吸引人们利用产物。以Uber为例,人们注册账号后,即可在首次搭乘时享受立减10美元的优惠。到了Web 3.0时代,留意力之争愈演愈烈,九位数的鼓励机制成为新常态,高达五位数的空投勾当也是司空见惯。油管上,加密规模KOL每支视频的告白费到达五至六位数。可见,留意力资源相当稀缺且需求量庞大。
基于留意力的资产估值
我在上篇文章中写到过,牛市下的加密市场更像是一款电子游戏,而不是投资项目。假如将加密钱币规模比作一款以美元计分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那么留意力就是许多"短期游戏"中的抉择性因素。
在大型多人加密游戏中,绝大部门玩家无法全面评估项目技能面和根基面的长板。换言之,散户投资者在举办决定时高度依赖于市场信号和社会认同。
假设加密钱币的价值是供给方(即卖家)和需求方(即买家)之间依时间变革的某种等式,留意力的稀缺性所造成的影响就浮出水面了。
若需求量增加或卖家数量淘汰,钱币价值势必上涨,但影响供需干系的潜在因素的颠簸周期,完全跟不上玩家参加加密牛市电子游戏的高频节拍。
详细而言,协议开拓和代价缔造凡是以数年为根基周期,而加密牛市中生意业务玩家的运营周期最多就几周时间,甚至更短。
因而,留意力是影响供需变量的独一因素。它与玩家同频变革,因为它完全由玩家自主操控。
生意业务者的青睐之选
在牛市的震荡阶段,优秀的玩家不会选择购置"最优"资产。相反,他们会购置那些有望吸引大量留意力或实现其估值潜力的资产。
转载自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