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从宏观角度来了解一下以太坊路线。根据以太坊核心开发团队的规划,
以太坊网络一共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前沿(Frontier)、家园(Homestead)、大都会(Metropolis)和宁静(Serenity)。
当我们回首区块链技术发展历程的时候,不难发现,虽然作为构成区块链重要底层技术的密码学、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等等在学术界已经被研究了数十年的时间,
但是区块链技术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技术学科不过十余年,直到中本聪天才般的通过比特币将以上多种技术完美契合,才使得人们相信的确可以有这样一种方式来搭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而作为比特币的模仿者和改进者,以太坊的发展历史就更要短得多,直到2015年7月,在经历了为期几个月的共计9次压力测试之后,以太坊主网才最终上线运行,由此开启了前沿时代。
但是,前期的以太坊仅仅支持开发者可以在上面挖ETH、开发Dapp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充其量算得上是一个“可用”的区块链,
距离今天的宏大场面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前沿”之后,以太坊开发者团队先后完成了“家园”和“大都会”升级,推动以太坊网络性能及生态不断前进。
其中“大都会”分两次上线,分别是拜占庭(Byzantium,2017年10月)和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2019年1月),升级的首要目的便是让以太坊变得更轻量、更快速、更安全。
而随着今年 2 月君士坦丁堡升级的完成,以太坊也就来到了“宁静(Serenity)”(也就是ETH2.0)的门口,如果不出现重大意外导致推迟的话,
或许只需要再经过一系列硬分叉和阶段性升级,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以太坊。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推测,
特别是原定于将在本月底进行的上海升级已经由于种种原因推迟的情况下,完全的PoS时代的以太坊依然有“跳票”的可能。
从历史维度来看, 在今年8月初进行的伦敦升级和在此之后的上海升级恰好就踩在了以太坊由1.0向2.0过渡的关键时刻,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以太坊1.X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