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真的是人间天堂吗?一文拆解元宇宙时代5大风险

为什么人类一直想要缔造元宇宙?

数千年前,柏拉图曾经对游戏与神的干系缘起做过表明。他认为,神之所以缔造人类,是因为这件工作可以娱神,人类在游戏的进程中,给神带来了欢悦。

无论缔造某个元宇宙时缔造者最初的目标是什么,身在个中的人寻求的是游戏性与娱乐性。

只要爱玩的个性一直是人类的焦点特征,将来各类百般的元宇宙就会层出不穷,这个规模就会继承扩大。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元宇宙中,也就是网络空间中办理问题,在真实世界中抵制问题的本领反而被减弱了。

有人想象过这样的世界,人类全部通过脑机接口糊口在元宇宙中,由现实世界中的仿朝气器人某人工智能系统自动为我们提供所需的营养。

乍一听,这好像是一种挣脱身体束缚,深度投身于精力世界的糊口方法,然而选择这样的糊口就意味着放弃了到真实世界中摸索将来与挑战自我的大概。

韩国元宇宙项目焦点学者,三星、LG、“现代”汽车等企业元宇宙项目专家金相允博士在新书《元宇宙时代》中,为我们理会了元宇宙时代的风险与挑战。

风险一:抵制问题的本领不绝低落

元宇宙与现实世界在嘉奖机制上有很大的不同。

哈佛大学的桑斯坦传授做过一个有关嘉奖机制的尝试,参加尝试的人在给定的任务下对应三种差异的嘉奖机制。

第一种环境,参加尝试的人乐成完成任务后,会得到酬金;

第二种环境,参加尝试的人会先得到酬金再领任务,但假如任务失败,会收回全部酬金;

第三种环境,参加尝试的人无论是否乐成完成任务,均不会得到任何酬金。

你以为哪种环境下,尝试参加者的满足度最高,表示最好呢?

功效显示,第一种环境下参加者的表示最好,第二种环境下表示最差。有意思的是,在第三种景象下,尽量参加者不会得到任何酬金,但人们表示出的功效竟然要好于第二种景象。这个尝试功效充实表白人类对付失去某种对象的感觉有何等强烈。

在上述尝试中,你以为哪种景象更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最常碰着的处境?

想一想现实世界中的交通法则。我们不会因为遵守交通法则获得出格的嘉奖,但假如闯了红灯就会被开罚单,这有点儿像上述尝试中的第二种景象。

人类的大脑对付嘉奖与处罚的回响是差异的。当我们获得嘉奖时,大脑伏隔核中的嘉奖区域会被激活,我们就会感觉到愉悦;当我们受处处罚时,脑岛中的疾苦感知区域会被激活,我们便感觉到苦恼。

在尝试中设定同等力度的嘉奖与处罚时,好比设定奖金与罚金均为10万元,人类对处罚的回响强烈水平险些是对嘉奖的两倍。

换句话说,假如一小我私家从你这里偷走10万元,但不久之后又有人白送给你10万元,感觉并不是“0元”,而更像是少了10万元。

大大都元宇宙的体系设计并不是环绕“减法”逻辑而来的,好比配置罚款、处罚或品评,而是环绕“加法”举办的,譬喻钱款嘉奖、品级晋升以及成绩祝福等。这就是我们如此享受元宇宙的原因。

我们应该把现实世界中的减法逻辑酿成加法逻辑,照旧应该调解元宇宙的设计理念,把它向现实世界中的减法逻辑接近?

我们不能简朴地苛责人们逃进元宇宙去寻求正面鼓励的甜头,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剥夺感与失去感不行谓不多。在一个更注重正向鼓励的元宇宙中,人们想去做的反而是拥抱更大的挑战。对比减法逻辑,处在加法情况下的人更愿意去摸索、交换和成绩本身。

当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落败于某事时,随之而来的失去感经常让我们深陷绝望。搞砸运营中的项目,或是拿到不尽如人意的后果,我们面临的很大概是泡汤的奖金和怙恃的品评。然而在元宇宙中,假如我们失败了,并不会失去什么,相反,我们会被勉励再做实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失败的体验反而成了我们越挫越勇的动力。这就是所谓的荆棘效应。现实世界和元宇宙都应该可以或许通过荆棘效应鼓励我们去不绝挑战自我。

风险二:对不确定性嘉奖的痴迷

20世纪五六十年月,心理学家B.F.斯金纳做了一系列尝试,研究什么样的嘉奖机制更能满意人的欲望。详细来说,是关于嘉奖的随机性与确定性的两种尝试。

好比我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个帖子,一种环境是我在一小时内会收到10条回覆提示,另一种环境是我不知道一小时内会收到几多回覆。哪种环境会更令我感动呢?

谜底是后者。不确定的嘉奖更容易令我们欲罢不能。

同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对比可以或许担保2%牢靠收益的储备账户,股票固然有大概让我们血本无归,可是对我们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事实证明,很多打赌成瘾的人常常表示出的一大心理问题就是对不确定性嘉奖的痴迷。

我们发帖后会等候什么?是伴侣的评论或点赞。